方法一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网址1: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网址2:
两个网址都能进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官网观看免费网课。

方法二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APP上线啦!
近期,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页面新增app下载方式,这样学生居家学习也更加方便高效了。APP怎样下载呢?
1、电脑打开百度,搜索“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页面顶部有显著下载方式。

2、微信搜索“中小学智慧学习中心”,点击底部菜单栏“APP下载”,或者对话框回复“APP”即可下载。

提醒大家:目前国家中小学APP并没有上架手机应用市场,目前只能通过页面下载。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免费网课效果如何?其实网课效果一般,上面的老师讲得很好,但是觉得简单了一点,没有难度。应付考试不行,作为预习可以。上面的课程很多与当地教材是不配套,教材与考试脱节,学的跟考的完全两回事。
免费网课效果差的原因如下:
一,课堂有效果最主要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网络课程老师们精心设计课程,但是缺少重要环节,孩子们只是被动接收,不能在生生互动的环节中形成知识体系!
二,区域不同,教学版本不同,内容偏差较大!
三,孩子们的自制力欠缺,孩子们做不到静下心来认真聆听教师授课!所以,就会出现挂着网络课程却进入网游状态,反而为孩子们上网玩游戏提供便利条件,害了孩子们!
需要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国家免费推出这个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它的目的与作用是什么?
直白点就是给孩子打基础,给家长一个陪孩子一起学习的机会。
至于孩子的学习习惯、能力与水平,这是学校、家长和孩子需要共同努力的。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免费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各类资源全部免费使用,教育部要求将平台资源常态化,应用纳入学校教学管理基本要求和教育督导评价重要内容,并及时评估应用成效。
该平台共包括专题教育、课程教学资源、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等6类资源,平台现有资源达到21334条。
专题教育资源包括党史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宪法法治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9类资源。
课后服务资源包括科普教育、体育锻炼、文化艺术、经典阅读、研学实践、影视教育等6类资源。
教师研修资源包括思政师德、通识研修、学科研修、作业命题、幼教研修、特教研修等6类资源。
家庭教育资源包括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法和家庭教育指导等3类资源。
课程教学资源在原有的国家统编教材和人教版教材教学资源基础上,新增加了北京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教科版、外研版等7个版本116册教材的课程教学资源,同时上线了66家出版单位的1834册电子版教材。下一步将全面上线各教材版本的教学资源。
新的平台进一步丰富了原有的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资源,并新增加了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等4类资源,共有6个版块,进一步凸显了服务双减工作的需要。
很好,这个是国家教育局制作的,里面有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内容,还有体育,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智慧中小学是怎么上课的:
第一步、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入口进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升级后,变成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因此,要想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观看免费网课,只需要进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网址1: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网址2:这两个网址都能进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官网观看免费网课。
第二步、进入“课程教学”专题可点击上方“课程教学”板块,这里有小学、初中、高中对应年级,点击选择即可。
第三步、选择“年级、科目、版本”进入对应年级后,进一步选择“年级、科目、版本”以及“上下册”,选择完成,即可进行下一步。
第四步、选择对应课时在下方有对应的单元和课程,大家选择要学习的对应课时,即可观看免费视频课程教学。
第五步、查看学习清单在“课程教学”的下方有同步“学习清单”,里面有“视频课程、学习任务单、课后练习”,如果有需要大家选择继续学习就可以了。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免费的吗?
答:是免费的。
一、平台背景: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大力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效支撑“双减”和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工作,教育部在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基础上改版升级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并于3月1日正式上线试运行。
二、课程资源内容:平台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小学、初中、高中所有年级和各主要学科课程资源。课程教学资源现有19个版本450册次教材的课程教学资源共17492条,以及67家出版单位的1991册电子版教材,可供广大师生自主使用;课后服务版块包括科普教育、体育锻炼、文化艺术、经典阅读、研学实践、影视教育等,为丰富中小学生居家学习期间课余生活提供优质资源;家庭教育版块包括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法和家庭教育指导等3类资源,可以有效服务广大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提升中小学生居家学习质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