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常识局知乎(地球常识局由谁主理) pqop1tu2

Ironwoman 2周前 (09-17) 阅读数 856658 #生活
地球常识局知乎(地球常识局由谁主理) pqop1tu2  第1张
(图片来源太阳城体育)

什么是唐山:河北经济第一市是怎样炼成的?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NO.1278-谁改变了唐山 作者:斯文的樊学长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唐山可以算河北最具知名度的城市之一,不论极具特色的唐山话,省内最高的人均GDP,还是唐山大地震的伤痛记忆,抑或近年频发的雾霾天气都让人没有办法忽视它的存在。 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最早的工业城市,唐山长期以煤炭钢铁产量自豪,这也是一直以来人们对这座河北名城最深刻的印象。而在淘汰落后产能的今天,空气污染严重,第三产业相对较为薄弱,互联网经济发育缓慢的唐山市又应该何去何从呢? 兴起于大变局 唐山位于华北平原地震带,地质运动较为活跃,这也是唐山大地震惨剧的地质基础。 但不幸的另一面却是远古地质活动的馈赠——丰富的矿产。石炭纪,二叠纪和三叠纪早期,开滦地区地壳下降形成了今天唐山的煤层。后续地质活动又抬升了该地区,并挤压形成了燕山,使得唐山的部分煤矿有了易于开采的特点。 河北的煤炭资源当然不止唐山一处 西北张家口、西南石家庄-邢台-邯郸-峰峰都有煤矿 但唐山显然是地位独特,以至于盛传唐山钢产仅次河北 (底图来自:Jeff Schmaltz, MODIS Rapid Response Team, NASA/GSFC)▼ 唐山的兴起就得益于它易于开采的煤矿,清代当地百姓会在农闲时做矿工补贴家用,清末已经遍布前现代化的小煤井。而随着洋务运动,唐山又成为了中国最早工业化的地区。 说唐山遍地都是矿确实不过分 跟着大大小小的矿,大大小小的厂也就建起来了 (图片来自:google map)▼ 1876年,李鸿章派唐廷枢在英国专家的协助下考察开平。经过招股筹备,开平矿务局在1878年成立,后搬迁至唐山。 开平矿务局光绪七年(1881年)发行的股票 (图片来自:ic / 图虫创意)▼ 开平煤矿使用先进的西方技术和设备,并重金聘请外国专家与工头,管理经营模式先进,《开办规条》中强调:「 ”事无大小,悉照买卖常规办理,所有官场习气一概汰除。”(至于有没有照做就是另一回事了。)中国的第一条自主铁路——唐胥铁路的修建也与开平煤矿有关,它修建的目的即为运煤。 1881年在唐胥铁路上的第一台蒸汽机车 (图片来自:ic / 图虫创意)▼ 可惜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开平矿务督办未经清 *** 同意将煤矿卖给了英国公司,洋务派的努力付诸东流。 清 *** 多次向英方索要开平煤矿未果,只能另寻他法。其中之一,就是在袁世凯推动下设立的滦州煤矿。由于两个煤矿毗邻,开采地层相似,清 *** 一直希望有一天可以借助滦州煤矿收回开平煤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清 *** 为滦州煤矿提供了资金,土地,专营权和销售多面的政策倾斜,使其快速发展。 然后,清朝倒了 开滦煤矿则在中国的工业革命中继续繁荣 (图片来自:卓颖_末未 / 图虫创意)▼ 煤矿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近代化。 唐胥铁路修理厂制造了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到1887年时已经拥有了众多车间,开始向电气化过渡。唐山细绵土厂为了解决进口水泥过贵的问题而建立,几经波折,改名为启新水泥,到1911年时年产量60万桶,质量比肩欧美,还获得了意大利都灵博览会优等奖,为中国近代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贡献。 唐山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唐山近代工业遗产真的多) (图片@图虫·创意)▼ 近代化是一个过程,其中受益的产业众多。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邮电,交通,发电,乃至轻工业,商业,市政管理都相辅相成的走上了近代化道路,人口也大量集聚。唐山这座基于煤矿而出现的城市,在此时已经基本显出了自己的雏形。 对于当时刚见识到重工业的中国人 这东西可能是怪物、器官、殿堂 但可以确定的是,会改变在其中工作的所有人的命运 (图片@图虫·创意)▼ 但这也意味着,这座城市从近代化之处,就已经不得已地走上了重工业的道路。 波折中成长 这边厢唐山的近代化历程轰轰烈烈,那边厢大清朝却突然亡了,全国政治陷入了一片混乱。 但是对于以重工业起家的唐山来说,军阀混战的局势却不一定是坏事。由于军工产业和物资调度对煤炭有着巨大的需求,唐山的煤,铁路,水利,电力等重工业发展迅速,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而且唐山也是当时东北铁路连接华北的必经之地 这里同时作为一个宝贵的工业重镇 无论处在东北还是华北军阀的控制下 唐山都是要大力建设的▼ 1912年末中国交通银行还在唐山设立了支行,金融业开始发展,这又带动了轻工业的发展。 唐山著名的陶瓷业就是从这时开始机械化生产的,到1931年时已经有60多家陶瓷厂,部分头部厂商使用电力机器生产,工艺精致,甚至远销东南亚。开始起步的除了陶瓷还有:纺织业,日化业,玻璃制造,粮油加工,造纸业等,吸引了大量劳动人口定居此地。 厉害的北方瓷都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人口集聚,工业发展也推动了唐山市夷易近生活的变化,唐山出现了大饭店,澡堂,粮油集市,菜市场,烟酒业,百货业,首饰店,旅店和屠宰场。到30年代中期铁路南侧的小山成为了商业中心,出现了包含电影院的「 ”大世界”商场(名称「 ”致敬”上海大世界)。 然而时局的变化终究还是会对城市的命途产生不可逆的影响。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英勇的中国军人终究没能用大刀挡住疯狂的日军。两年后,傀儡政权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成立,唐山逐渐沦为日本殖夷易近地,日本产品倾销冀东地区,大量中小厂家无法生存。 大刀终究还是挡不住 (图片来自: *** )▼ 日本人已经在东北扶持了伪满洲国 伪满洲国也成为了日军向华北渗透侵略的工具 (比如通过热河地区逐步向长城以南渗透) 位于战争前线的唐山,也是日本战争机器的重要目标▼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对于唐山的经济掠夺也终于不再需要遮遮掩掩了。 开滦煤矿到1941年时年产量达到了664万吨,却有40%销往日本。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更是直接接管了煤矿,到日本投降为止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攻掠夺煤矿2260万吨。夷易近族实业启新水泥1939年也在被日军强征,更新设备扩大产能,服务于华北的东北的军港、碉堡。 两大标杆企业成为了唐山众多大型企业被日本控制的缩影,铁路,钢铁,电力,机车维修,五金制造,陶瓷和轻工业等,无奈被绑架上日本战车,最终走向毁灭。 日本全面侵略中国后 东部沿海城市的工业设施开始大规模内迁 虽然沿途损失巨大,但很多也幸存了下来 华北就比较惨了,日军推进的太快,没有多少内迁的机会▼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付出极大的牺牲换来的,牺牲不只针对战死者,也针对生还者。 夷易近国后期的经济崩溃与内战使得唐山引以为傲的重工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一方面产量下降,另一方方面却销量惨淡产品堆积,大企业裁员减产勉强维持,小企业只会更惨淡。 虽然再次成为战争中的前线地带 不过这次没有等太久, *** 进城了 (图片来自: *** )▼ 不过49年政局稳定之后,工业基础完善的唐山又一次显示出了自己的实力。仅仅经过三年的恢复,唐山就形成了以煤炭,钢铁,化工,食品,纺织,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值达到了2.83亿元。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14%,唐山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尤其迅速,到1957年,产钢量24.5万吨,煤炭产量838.7万吨,唐山的特色轻工业陶瓷业生产2161万件。 被打断的中国工业革命再次蹒跚前行 投身其中的人,也有了再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图片来自:ic / 图虫创意)▼ 但特殊的时代也总是出现一些特殊的转折。1958年-1960年间,由于强调钢铁行业片面发展,作为钢都的唐山也受到了波及,在不合理的计划中被迫将钢材产量提高了2.45倍,品质却可以想见的参差不齐,最糟糕的土高炉炼铁合格率只有58%,经过几年的调整到1965年时经济结构才趋于正常。 开始还是铆足干劲提高效率 但很快,泡沫就远比效率要多得多 (图片来自: *** )▼ 这也可以说是那个年代中国大小城市工业畸造成长的一个缩影。 1970年代,国家扶持县办小企业,钢铁,煤炭,水泥,发电,纺织等行业增长迅速,其中增速最快的依旧是钢铁行业,增长2.64倍,钢铁在唐山的产业结构中地位日益突出。到1975年时唐山已经明显是一座重工业城市了,拥有60万人,工业占比62.1%,是远近闻名的华北工业之都。 唐山机车厂1970年生产的蒸汽机车,2003年退役 (图片来自ic / 图虫创意)▼ 可命运再次和这座城市开了一个玩笑。1976年,大地震将唐山变成一片废墟,24万人罹难,16万人受伤,全城68万间夷易近间住宅倒塌65万间。原以工业而自豪的唐山,城市几乎从零开始,而中国的经济很快也进入了新纪元。 他可能发生在历史中 也可能发生在电影中 (图片来自:ic / 图虫创意)▼ 也可能发生在现实中 (图片来自:google.)▼ 时代变了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2000年左右,经过二十年的沉淀,中国的住房,汽车需求升级趋势明显,中国重工业与基础设施建设增速也很快。唐钢作为钢铁行业的头部企业发展迅速,并一度带动了唐山数百家中小钢铁企业的发展,为唐山贡献了巨量的产值和就业。 为时代烙上唐山的印迹 (图片来自:ic / 图虫创意)▼ 1978年改革开放时,中国钢产量3178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4%;2018年粗钢产量9.28亿吨,占世界产量的51.3%,连续23年世界第一,其中很大一部分正是唐山贡献的,唐山一城的钢铁产量一度比美国一国的钢铁产量还要高。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存在,使得唐山市GDP长期位居河北省第一。 以至于很多人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网页截图来自:知乎@松平信纲)▼ 但后遗症也是不可忽视的,粗放发展、产品结构相似的问题,在唐山这样的城市尤为突出。到了上游工业增速放缓,重视经济发展质量和环境问题的时代,工业化过程中欠的债终于到了要偿还的时候。 你的速度没有变慢,但是外面的速度变快了 (图片来自:川行者 / 图虫创意)▼ 比如空气污染问题,唐山因钢铁产业排放的二氧化硫一度占到全国钢铁产业排放量的35%,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准。而长期的资源经济模式也已经无以为继,截止16年唐山起家所依靠的煤矿储量只剩下19亿吨,只够再开采五十年。 霾太大,已经看不清方向了 (图片来自:ic / 图虫创意)▼ 但转型无法一蹴而就,钢铁产业集群是唐山的城市命脉,钢铁产业的兴衰会关联上下游的各个门类,涉及到无数家庭的生计和大量的税收,牵一发而动全身。唐山从一座依靠煤炭兴起的资源型城市转变为一座工业门类众多的重工业城市已经很不容易,资源禀赋,路径依赖,临近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哪一点都使得转变困难重重。 当然,这也不是唐山一座城市的问题 (图片来自NASA)▼ 目前能发现的唐山转型思路是淘汰第二产业中的落后产能,扩大第三产业,而不是大刀阔斧地去工业化。通过每年的淘汰落后产能计划,逐步压缩钢铁,水泥,煤炭的产量,留下工艺先进,污染较小的企业。 2011年之后,唐山扶持五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轨道交通装备,电子及智能仪表,动力电池,机器人,均是与过去重型产业有所联系,又拔高升级的行业。同时唐山的第三产业产值也稳步上升,经济结构的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 二产转三产的另一种形式 (图片来自:deposit / 图虫创意)▼ 第二产业是唐山的天赋优势,利用这一优势抢占新兴产业的高地也许是个办法。毕竟,作为一座河北地级市,位置又比较偏远,唐山无法与北京,天津这样的顶级选手正面竞争,2019年上半年唐山规模以上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萎缩就是一个证明。 但唐山也许也能闯出一条特别的道路,向人们证明不是所有城市都一定要依靠ppt画饼才能有未来,做好工业也可以是转变之道。 这座河北经济第一市,或许也能将自己的优势一直保持下去。 参考文献: 唐鑫 朱炎铭 赵少磊 史干 开滦矿区唐山矿构造特征及成因演化 煤田地质与勘探 闫永增 以矿兴市:近代唐山城市发展研究1878—1948年 厦门大学 2007 刘晓春 唐山市钢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商论2013 赵巍 王宁 李巨成 唐山钢铁行业发展现状成因及转型升级研究 当代经济 2016 10 唐山市统计年鉴2018 唐山市统计月报 2019年9月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deposit / 图虫创意

东德首都在柏林,西德首都在哪里?| 地球知识局

(⊙_⊙)

地球常识局知乎(地球常识局由谁主理) pqop1tu2  第2张
(图片来源太阳城体育)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地球知识局——东德首都在柏林,西德首都在哪里?

地球常识局知乎(地球常识局由谁主理) pqop1tu2  第3张
(图片来源太阳城体育)

NO.1329-为什么是波恩

作者:临溪主人

二战结束后,德外洋乡为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四国所占领,原首都柏林同样被上述四国分别划区占领。

英美苏法四大国军事统帅聚首柏林

德国在等待自己的命运

(蒙哥马利、艾森豪威尔、朱可夫、塔斯西菲)

随着以苏联为首的 社会 主义国家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建成,德国也随之分裂。以两大阵营的占领区为基础,德外洋乡东西两地分别成立了亲苏的德意志AV女优*共和国(东德)和亲美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

西柏林于是成为了红色大海里的孤儿▼

东德以位居德国东部的柏林为首都,但西德却选择了一个并不算起眼的小城市波恩作为首都,这就十分令人感到疑惑了。

小城市波恩是何德何能成为西德首都的呢?事情得从二战开始说起。

有200多年 历史 的波恩老市政厅

从没想过自家也能当上首都

破碎之地:德国的再度分裂

早在1941年二战正酣时,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便曾对苏联大使说待到战争胜利时,要对德国进行肢解。

1941年的关键性事件是“德国入侵苏联”

丘吉尔想的没错,从此英国的胜利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之后的莫斯科外长会议和德黑兰会议,英美苏三国便再度针对这个议题进行了协商。不过在德国战败后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上,盟国内部最终放弃了分割德国的想法,修正为“分区占领”政策,并谋求建立一个统一的能够接受盟国条件的德国政府。

接受盟军管理的前提是盟军强大的军事存在

如今的柏林仍然随处可见相关遗迹

不知道德国人看着是什么滋味

但苏联阵营很快与美国阵营发生了冲突,双方试图在对方的占领区扩大己方的影响力。此外,苏联试图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式的德国政府,而英美方则希望联邦政体,并且按照“简单多数”原则筹建临时政府。

不同时段东西德人口比较

西德不光初始人口就大幅领先,而且稳中有升

东德则稳中有降,不少还是逃去西德了

如果按照“简单多数”搞的话,苏联人可以出局了▼

双方对解决德国问题商讨了多次,却始终无法达成一致看法。随着双方矛盾日益扩大,德国问题的解决越来越遥遥无期。到1947年底,东占区和西占区的合并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事。

苏联也是很清楚状况的

所以在占领区内也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

(易北河畔的东德边防警察)

在此情况下,英美法三国决定撇开苏联,合并西部占领区。而苏联则针锋相对,对处于苏占区包围内的西柏林进行了封锁禁运。而西方势力对此也做出了要“在德国西部独立建国,并将其纳入马歇尔计划”的言论,并由此爆发了第一次柏林危机,造成柏林分裂成东西两个部分的事实。

柏林一下子成为冷战双方斗争的前线

西方阵营也开始空中支援维持西德的运转

这里仍然是西德人民心中的首都

但不可能成为实际的首都了

这样一来,被封锁的西柏林再度成为新首都便不可能了。

很快,1948年7月15日,西德方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用以挑选即将成立的西德议会委员会(相当于制宪会议)办公地。

在初选名单中,有法兰克福、波恩、科布伦茨、策勒、卡尔斯鲁厄五座城市。

西德实在是不缺大城市

选择小城波恩,自然还是有其他考虑▼

在这些城市中,波恩无论如何都是排不上辈的。1948年,波恩的人口也才11万而已,而卡塞尔的人口超过14万人,慕尼黑的人口为83万,斯图加特的人口为44万,法兰克福的人口为40万,柏林的人口为330万。法兰克福是金融中心,斯图加特是商业中心,慕尼黑是文化中心。而且波恩的建筑以低层建筑为主,规模远不及柏林、法兰克福、斯图加特和其他德国较大城市。

然而 历史 就是个玩笑,西德首都的竞争最后基本是在波恩和法兰克福之间进行的,并不起眼的波恩最终成了最大赢家。

莱茵河畔的波恩,美是很美的

作为首都还是很勉强,即使今天也没有很多高层建筑

制宪会议的选址困境

尽管盟国在战后德国问题上有着重大分歧,但却几乎一致认为,两次世界战争策源地之一的普鲁士军国主义重镇、同时也是希特勒老巢的柏林,不能作为新国家的首都。

在盟军眼中,柏林仿佛就是纳粹的代名词

无论德国多么衰弱,普鲁士军事传统都令人生畏

(1939年柏林街头,庆祝希特勒的生日)

不过在一些德国人看来却并非如此。不少德国人虽然反对纳粹思想,但却也迫切希望柏林能够成为一个统一国家的首都。但由于英美法占领的西柏林处于苏占区的包围之中,所以西柏林几乎不可能成为将来西德的首都。

纷纷在西柏林上飞机,目标:西德

出于同样的戒备心理,希特勒当年发动啤酒馆暴动的所在地——慕尼黑,自然也难以入盟国法眼了。

也是一座希特勒留过案底的城市

在制宪会议所在地的选举中,委员会主要通过三方面来评判该城市的资格:住房、基础设施和象征意义。

首先,由于波恩此前并不起眼,因此盟军在战争期间也未对其进行大规模破坏。所以当时波恩方自豪地提出,它将能提供最多五百人入住的酒店,以及 “良好的私人住所”,这在当时满是疮痍、缺乏住所的德国,是对政客的一大吸引力。

大轰炸过后,波恩隔壁的科隆

可见三线城市在战争期间有独特的优势

此外,波恩铁路交通也十分便利。而法兰克福虽然破坏度远甚于波恩,但由于其处于德国西部中心,所以从其他任意地方驱车三小时即可到达。两座城市第一回合的交锋,似乎不相上下。

法兰克福战后重建歌德故居

至于“象征意义”,两大城市均提出了有力的证据。

波恩声称,它拥有“最古老的德国文化土壤”。作为知名音乐家贝多芬的诞生地,如此说也无可厚非。但法兰克福也针锋相对,援引了1848年革命的 历史 。当时法兰克福正是那场运动的风暴中心,而且1848年成立的德意志邦联国夷易近大会所在地也为法兰克福。

一位始终保持紧张状态的贝多芬(波恩)

两座城市的争论极其激烈。但波恩之所以有底气和法兰克福争首都,除了上述客观因素外,也丰年夜国角力的主观因素在——波恩所在地正好是英国占领区。

黄色为英占领区,蓝色为美国+法国占领区▼

此前,美国人已经主导了位于法兰克福的其他机构事务。早在战争刚结束的1946年,英国外交部为了对德国施加更多的影响力,就试图把未来德国首都定在己方占领区内。最后美国迫于后勤压力,屈服于英国的选择。在当年8月的投票中,波恩以压倒性优势正式成为未来西德制宪会议办公地。

首都的竞争再度集中到法兰克福和波恩之间,尽管也有其他候选城市,但都没有被政客深入考虑过。

1962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西德-波恩

感到满意

何以为都:成为政治中心的波恩

法兰克福在首都的竞争中,仍然提出了不少充分的理由,比如说法兰克福由于是盟军总部所在地及议会前身经济委员会所在地,还有多达30个外国领事馆,已经成为西部德国的事实中心。

后来的法兰克福也确实成为了欧洲中心

在经济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

(欧洲央行立碑纪念 图片@猫斯图)▼

有人认为,将这些机构从法兰克福转移出去会对纳税人造成不必要的负担。成竹在胸的法兰克福市政部门,在投票之前便已经开始着手规划未来与首都相关的各个部委、机关和组织的所在地。

与有着强烈盟军背景的法兰克福不同,波恩更受不喜欢有强烈盟军势力影响的政客欢迎,如未来的德国总理阿登纳,就希望新首都能有一定的自由,而不必处处看盟军颜色行事。

德国战后一代政治家,起于国家危急存亡之际

钟情于波恩的人,也举出了非常有力的借口用以反驳法兰克福:尽管德国分裂东西两部的事实不可避免,但法兰克福毕竟是一座繁华的大城市,一旦它取得首都地位,必然不会轻易放弃。长此以往,容易给东部的对手发出一个将“永远抛弃柏林作为首都”的错误信号,从而影响德国在将来的再度统一。

因此,波恩的拥护者强调,在未来可能实现统一的情况下,波恩更适合作为临时首都存在,以减小到时候的压力。

他们还坚信着,德国前进的 历史 尚未被打断

德国人总有一天要还于旧都

(1989年,勃兰登堡门前)

直到1949年5月10日对新首都正式投票那天之前,支持波恩的阿登瑙尔仍然忧心忡忡。

当天晚上10点时,首都投票结果出炉:波恩获得33票,法兰克福获得29票。波恩以微弱优势成功当选联邦德国首都。

导致波恩成功当选为联邦德国首都的因素有不少,不但需要位于英国占领区,还需要首都有足够的住房和运转良好的基础设施,而且没有明显的占领迹象,同时还不能被恶劣思想影响。

慕尼黑、柏林、法兰克福等并不完全符合这些条件,只有波恩全都满足。

波恩的德国联邦议院

德国统一后,因柏林是自1871年德国统一以来的首都所在地,支持柏林的派系再度占据上风;再加上迁都柏林有利于东德地区的振兴,因此德国政府决议柏林正式取代了波恩成为新的首都。

正如几十年前波恩派政客们所料想的那样,波恩完成了其临时首都的正式使命。不过,迄今为止,仍有个别政府部门选择在波恩办公,而且联合国也有相关部门驻扎在波恩。波恩作为德国的第二政治中心,还是难以被其他城市完全取代。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END

我读毛姆的四大名篇第三本《面纱》——怨憎有什么伟大(下篇)

读大学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此书。那时读的书太少,经历得也少,还不懂得了解作家和创作背景,只是当故事去读。很多深意读不出来,只是因为老师们都在强调尽量多读的重要,才把《美的历程》和《昆仑》《沧海》、《士与中国文化》和《上海宝贝》、《活着》和《缀网劳蛛》放在一块读,判断的标准只有“好看”与否。尽管难以登堂入室,还是坚持做做笔记。

事实上,多年后重翻自己的记录,那上面相当一部分内容都已忘却,惊讶有的书自己原来早就看过,更不要说喜欢的诗词见一次抄一次却至今背不出来,能记住的只有那些印象最深刻、触动最大的人和事。

因此前面写的感悟都是复观时的初体验。

故事与叙事的魅力无法打动无知的我,只有看到“欧洲人是野蛮人,中国人才是文明人”时才稍稍眼前一亮,其后毛姆描写的山头牌坊、面黄肌瘦眼神空洞的难民、老子的道以及满洲女人家中的陈设才让我觉得有点收获。

可笑的是,那时竞怀有收集一切外国人对中国人不实评价或描写的雄心,盼望着厚积薄发有朝一日一条一条地驳斥回去。

那时,刚好赶上国内2012年抵制日货的高潮,各地打砸日本车的新闻屡见不鲜,才欣赏完勒布朗初登王座君临天下的神姿,还沉浸在商业体育联盟营造出的幸福感中,虽然隐约意识到合资车里也有国人的劳动,但我也分不清到底要怎么爱国。

所幸今天的我可以确信——盲目的怨憎绝对不会指向伟大。

接下来,自然还是现实主义。

我的想法依然关于当今的创作。

毛姆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紧密相关,你很难凭空想象出一个人物形象。当你想象出一个人物形象时,你会自然而然地想象他在特定的环境中做着特定的事,这样,这个人物,和他的行事原则是一并构思成型的。”

他说的是文本内在,我想表达的是内容与形式:文学存在的形式当然随时代发展而改变,易中天也说大家觉得这个东西没用,恰恰是因为它太有用了,已经深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致我们察觉不到。

文坛式微,各大流媒体创作平台勃兴,比如地球知识局、农夷易近工作家万小刀、以及六神磊磊读金庸、呦呦鹿鸣、李维东自然生态保护服务工作室、疆还是劳的辣、细说电影等等公众号、头条号我都挺关注,去年也注册了豆瓣、知乎和账号,上述内容超越了文学的范畴,但人类的表达永远无法让文字彻底缺席。

看着当年明月、天下霸唱、爱潜水的乌贼甚至papi酱、李子柒们赚的盆满钵满,我不否认自己眼花耳热。

余秋雨、于丹、陈果之流俱往矣,但凤歌、沧月、步非烟、小椴、盛颜、马舸、时未寒、方白羽们隐没江湖也让人唏嘘不已,更何况小小年纪写出《江湖歌者》的小号鲨鱼曾被读高中的我惊为天人,如今却难觅踪影。

已为人父的韩寒几乎成了有良心的公知,而火遍大江南北的哈佛女孩又去了哪里?

郭敬明的《幻城》也让上初中的我泪流满面,某一期《小时代》杂志还是我的成年礼,说来可笑,他已被影迷们骂成了狗。

谈恋爱的时候,我老婆还曾推荐我用“得到”优化学习,但我早就看出罗振宇贩卖焦虑必不长久,可他也明确表示自己只是个商人,这就无可厚非了……

不可否认,自媒体是个好东西,它为文青们提供的流量意味着广阔的天地,但借机叩问良知、裹挟群怨确乎与囤积居奇卖口罩发国难财一样有违道义,收割怨怼暂时获得了海量的打赏,可那与现实主义的出路有什么关系?

林孤小姐公众号为我素喜,针砭时弊,敢言敢怒,笔锋犀利,有理有据。可那篇《后续:那个13岁的人渣,精心策划了一场谋杀》里面“他家住一楼,血迹就顺着他家门口一直延伸到树丛,他家里也全都是血迹,血都顺着楼梯流下来了”的表述被证明确不属实。

我的高中历史老师徐方君在讲法国大革命时说过:“法国人夷易近的血特别容易热,中国人夷易近的也是”,通过林孤得知大连少年杀人案的我也曾怒发冲冠激动万分地写下这样的话:

“苏童在长篇《米》里描写过一个才十岁就能把自己亲妹妹捂死在粮食堆里的米生,因为米生的父亲就有着喋血街头的背景。只是想不到更加恐怖的剧情会在生活中上演。父母养孩子不容易,不仅要养还要教育,不仅要让自己的孩子有教养,还要提防懒得教养的父母生下来的那些败类!”

那么结尾可能有些突兀,事实上我也的确不知道路在何方:

读图时代,快餐文化盛行,甚至许多业已成功的大号都选择转做漫画式的图文。

讲究慢工出细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未必能够引发广泛共鸣,精耕细作的写手们看不到出头之日。

想要紧追热点、勇担道义却必须懂得调动大众的情绪,搜集素材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更不能小心求证直到人们视线转移。

正如我也曾为李心草义愤填膺,可有几个人能做到密切关注至今?

最后,摘录《面纱》里我标记的前文未能提及的经典段落如下,必须声明,这是书里的原话,毛姆写就,蔡春露译成,与我没半点关系!你且去品,然后决定要不要读原著:

好啦,别傻啦。美貌是上帝赐予的礼物,最稀少最珍贵的礼物,如果我们有幸能够拥有美貌,那就应当感恩,如果我们没有美貌,那就应当感恩拥有美貌的人给我们带来的愉悦。”

瓦尔特的身体轻轻动了一下,或者说是露出要动的意思——那动作那么轻,如同一丝微风,你感觉不到,但却在平静的水面上泛起涟漪。

我有一种想法,觉得唯一能够使人们对生存世界不怀厌恶之情的是:不时从混乱中创造出来的美。人们画的画,创作的音乐,写就的书,过着的生活。而这些当中最富含美的是美丽的人生,那是件完美的艺术作品。

凯蒂好奇,人们心里是不是都藏着可耻的秘密,小心翼翼地提防着别人窥探。

命运弄人啊!贾斯汀夫人一辈子费尽心机、苦心经营想得到的东西——虽然因为屡遭挫折而有所改变——却到死都没能知道:她的夙愿实现了。

未完待续……

(感谢热爱阅读的你,感谢善良的你)

陕西美食没能入选八大菜系,究竟做错了什么?地球知识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地球知识局——陕西 美食 馋哭你

NO.1126-陕西 美食 馋哭你

作者:牧川

陕菜是每个陕西人都无法割舍的乡愁。腊汁肉夹馍、凉皮、油泼面、葫芦头、梆梆肉、牛羊肉泡馍……这些耳熟能详的特色 美食 ,都是陕西游子最想吃一口的好东西,也在全国各地开枝散叶,知名度很高。

饿了饿了

(图片©图虫·创意)

而在 历史 上,陕西饮食史也有很多浓墨重彩的地方。比如《周礼.天官》、《吕氏春秋.本味篇》等陕西出土的文献资料中,都有大量关于烹饪的记载;同时陕西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文化底蕴厚重,在数千年的 历史 发展中也形成了浓郁的饮食文化。

但陕西人也有难言之痛,为何所谓的中国“八大菜系”中,却没有源远流长的“陕菜”姓名呢?

关于西北 美食 缺席八大菜系,新疆菜也有话要说!

(图片©图虫·创意)

天下之菜汇于陕

陕西菜,简称“陕菜”,又称“秦菜”,是中国重要的地域菜之一,其中又以千年古都、 历史 名城所在地西安的“陕菜”最具知名度。

陕西虽大

论吃还要数关中和西安

“秦中自古帝王州”,早在3000多年前,西周就在陕西定都,从而掀起了第一波餐饮发展高峰;在秦汉时期,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本味篇》,全面总结了先秦时期的烹饪成就,因此可以看作是“陕菜”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到了隋唐时期,长安因王朝强盛而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陕菜”也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吕不韦怕是也没吃过这么好的

(图片©图虫·创意)

天子脚下的特殊地位,令“陕菜”能够博采各地肴馔之精华,涉及面极广,既包括了宫廷菜、官府菜、商贾菜,也包括了寺观菜、市肆菜、夷易近间菜、少数夷易近族菜等。但也正是因为其首都兼收并蓄的特征,让陕菜在古代失去了独立成派系的机会。

在陆上丝绸之路繁荣的时代

大量来自西域和中东的食材(尤其水果和香料)涌入

西安(长安)成为不同饮食文化的熔炉

这种混杂状况确实和现在印象中的陕菜不同

(西方传来的椰枣,图片©图虫·创意)

夷易近国之后,中国各地的饮食文化也有了相昔时夜的发展。淮扬菜分为苏菜、浙菜和徽菜,粤菜中分出了闽菜,川菜中分出了湘菜,这就形成了盛行于今的中国“八大菜系”。

八大菜系,基本都在南方,北方只有一个鲁菜

古代长安汇聚了世界各色的人口,口味多而杂,文化背景、人口流动决定了众口难调。可能一段时间内长安城里西域菜很受推崇,然而过一段时间,高句丽口味又引领潮流,从而造就了 历史 上的陕菜太过丰富,无法自成一系。

当时亚洲的整个北方和西方世界

可以说都是长安的食材来源

这还不算中国南方(荔枝可是四川运来的)

三方水土三方菜

除了 历史 因素和政治因素之外,地理因素也是“陕菜”难以形成菜系的重要原因。

陕西省位于我国第二阶梯,被北部高原和南部秦岭分为三大自然地理区域,跨越三个气候带。三个气候带造就了三类不同的物产,因此陕菜又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个纵向地方风味,这三个地方风味各有特色,各有所长。

自北向南地理上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

陕西北部是黄土高原,此地为温带气候,雨量较少,光照量充足、土质干瘠,属于半干旱地区,盛产根茎类作物和各类粗粮,尤以马铃薯、小米、红枣、甘草、苹果最负盛名;此外因为陕北临近甘肃、内蒙、山西等省份,所以陕北口味也与西北附近似,好食羊肉,也喜好食醋,且口味多偏咸重。

经过了数千年持续开发的农牧交界地带

看来还是牧业更持久一些...

(图片©图虫·创意)

陕北风味主要包括了榆林、延安等地在内的菜肴,代表菜有"铁锅炖羊肉"、"羊肉冻豆腐"、“羊杂碎”、"拼三鲜"、"洋芋擦擦"、"塞上大烩菜"、“荞面饸饹”、“猪肝碗托”等。

陕北多山地羊

其铁锅炖羊肉不可不品尝

陕西中部为关中平原、渭河谷地,号称“八百里秦川”。此地为暖温带,气候温和,雨量适中,灌溉便利,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名的秦川牛、关中驴、渭河鱼、黄河鲤等皆出于此。同时关中盛产优质的葱、姜、蒜、辣椒,这些丰富多彩的物产,为关中菜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天府之国,首先是指关中

(图像来自google map)

以西安为中心,包括渭南、铜川、宝鸡、咸阳在内的关中菜肴,也是陕菜的典型代表。主要代表菜有"葫芦鸡"、"鸡米海参"、"温拌腰丝"、"奶汤锅子鱼"、"金线油塔"、"梆梆肉"、"盆景三皮丝"、"红油花肚"、"红袍莲籽"、"鱼羊烧鲜"等。

葫芦鸡,来只尝尝

(图片©图虫·创意)

陕西南部为秦巴山脉、汉江上游。此地属于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汉中盆地更是河渠纵横,一派江南风光,禽、畜、水产、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核桃、板栗、柿子、木耳、猴头、生姜、山芝、薇菜、魔芋、花椒、鲩鱼等大量销往省外,还有珍稀的竹荪。

汉中盆地山水相依

除了农产品,山区和林区的食材也格外丰富

(图像来自google map)

陕南风味是包括汉中、商洛、安康在内的菜肴。主要代表菜有"白血海参"、"汉江八宝鳖"、"秦巴四珍鸡"、"烧鱼梅"、"商芝肉"、"苜蓿肉锅贴"、"薇菜里脊丝"等。由于汉中和安康更临近四川,因此陕南菜深受川菜的影响,其菜肴多呈现麻、辣的特色。

虽然陕南山珍野味不少,但是汉中人

的一天还是要从一碗热气腾腾的热米皮开始

(图片©图虫·创意)

地理在纵向上的分布,让“陕菜”的整体概念跨度较大。即使西安为代表的关中菜占据主导地位,却也无法完全代表陕西的全部风味,外人很难找到精确的“陕菜”定义,故而影响了与其他省份菜肴的竞争力。

相比跨度很大的陕西菜

粤菜往往一目了然整整齐齐...

(图片©图虫·创意)

同是天涯沦落菜

不过,在我国众多地域菜中,未能入围“八大菜系”的也并非只有“陕菜”一家,下面这些地域菜在发展过程中,同样与“陕菜”有类似的 历史 轨迹。

“京菜”,皇城根下,物华天宝,兼容八方风味,品种复杂多元,唯名菜众多,却难于归类,因此反倒致其不便于集中宣传。在近代对北京口味影响最大的,是山东馆子,故部分京菜有时又称为“京鲁菜”。但满、蒙、回等夷易近族风味在清代也影响了北京口味,因此京菜也很难找到其脉络。

本人约朋友聚餐首选此地

(图片©大绿)

“东北菜”,是指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烹饪菜系,特点是价廉量大,用料广泛,滋味浓郁,以炖菜为主。代表菜有“白肉血肠”、“锅包肉”、“东北大乱炖”、“小鸡炖榛蘑”、“酱大骨”、“地三鲜”、“东北大拉皮”等。

不是很标准,但本来也没有标准...

(图片©图虫·创意)

但由于是近代移夷易近地区,东北菜其实没有长期的传承和积淀,现在的“东北菜”往往是各地移夷易近结合当地物产和老家的烹饪方法做出的混合菜,包括辣味稍敛的川菜 , 改良后的鲁菜和河北菜,不容易总结专属特色,在宣传上比较吃亏。

其实以陕菜的实力和特质,想做好宣传,八大菜系中的苏菜可能能提供一些借鉴思路。江苏也是地区纵向分布明显的省份,所谓的苏菜其实包括了苏帮、淮扬、金陵、徐海等多种地方风味,和陕西菜的格局极为相似。

相比陕西南北部较为弱势,江苏甚至更加复杂

回归“陕菜”主题本身,2018年新年伊始,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3》以一道名不见经传的陕菜“金边白菜”开篇,陕菜名厨将“花打四门”这一陕菜传统绝技表现得淋漓尽致,让“陕菜”小火了一把。

“花打四门”源自中国传统武术,是一种柔中带刚的拳术,讲究刚健有力、步伐轻快,陕菜中此项绝技同样是飞火快炒,令人眼花缭乱。

而陕菜作为中国传统地方菜之一,历经了周秦汉唐的滚滚烟尘而来,虽然如今名声不太响,但陕西人却是因为有了陕菜,也才有了对陕地的鲜活记忆与无尽乡愁。

不过从知名度上看

陕菜其他名菜几乎都会被面打败..

(图片©图虫·创意)

实际上,在如今餐饮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食物与风味早已成为了大众了解一块土地的第一印象。因此,如何将“陕菜”独特的秦风秦韵推向更大的市场,让更多人加深对于陕菜的认知与理解,将是陕西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最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王迎全. 浅谈陕西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N]. 陕西 社会 主义学院学报,2017(3).

[2] 蒋英志. 中国八大菜系及第九菜系[J].文化天地,2013(5).

[3] 朱立挺. 陕菜在 历史 上的传播路径[J].饮食文化,2017(3).

[4] 吴国栋. 陕西烹饪大典 [M]. 西安:陕西人夷易近出版社,1999.

[5] 王子辉. 论陕菜基本特征及其品格[N].烹饪学报,2012(10).

[6] 曹水群. 浅议陕西饮食文化资源的 旅游 开发[J]. 旅游 经济,2011(3).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图虫·创意

END

地球知识局孙绿是谁

地球知识局孙绿是局长。地球知识局的局长名叫孙绿,92年生人。孙绿的专业是设计,但他的爱好,却是地理文史。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标签列表